奇特而古老的民间俗神信仰习俗——万安儿郎灯会,流传于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芙蓉镇芙蓉村。始于唐宋,盛于明清,民国时登峰造极,达到鼎盛。儿郎神出游清同治《万安县志·风俗》载曰:“元宵……自十三日起,有所谓‘装船’,穿袍靴、戴神头面流行,各庙划船三次,极热闹。而尤莫盛于城内之儿郎灯,每一神护灯鼓吹者辄数十人,食用素,必斋戒,以祈神祐……既望,城东伏虎庙以康王神头面装载,坐虎皮轿;以赖爷神头面装载,跨马,手
发布日期2020.12.07 江西非遗丨万安儿郎灯会第七章 群星闪耀——人才辈出的庐陵文坛(作者:李梦星)素有“文章节义之邦”之称的庐陵,涌现出一批批彪炳史册的俊杰。他们不仅保持高洁的操守,注重道德的修养,而且博学多识,文采飞扬;或能诗善文,或研史记志,在文学艺术、史志文献、典籍文论等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果,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写下了辉煌的篇章,是留给后人一份珍贵的遗产。一、潮涌峰起庐陵文化的发展史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,有低潮也有高峰,这与庐陵所处的
发布日期2020.09.21 [第七章]人才辈出的庐陵文坛(1)第五章 匡时济世——庐陵志士直面人生的姿态(作者:李梦星)隋唐以来,以儒学精神为主体的中原文化源源不断地输入经济繁荣的庐陵,发达的书院和学校教育,加速了中原文化的传播。到了宋代,庐陵文化进入了鼎盛的阶段,显示出了和中原文化基本相同的特征:就是尊崇正统的儒学,弘扬当作主流思想的孔孟学说。“修身、正心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是传统儒学教育的核心,也是庐陵人士恪守的人生信条和追求的目标。正统儒学观念的深刻
发布日期2020.09.21 匡时挤世—庐陵志士直面人生的姿态(第五章)第六章 浩然正气——庐陵人的人格精神(作者:李梦星) 古庐陵今吉安之名,省外、境外的人知道的不是很多,却有许多的人知道文天祥的名字;人们对文天祥的事迹生平熟悉的不很多,却有无数的人知道他写下了著名的《正气歌》,能背诵《过零丁洋》诗中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的诗句。千百年来,风云变幻,大浪淘沙,能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永垂不朽的人物没多少,文天祥是一个;能得到不同时代、不同地区,甚至不同国家、
发布日期2020.09.21 浩然正气—庐陵人的人格精神(第六章)二、“六一”风神欧阳修晚年自称“吾《集古录》一千卷,藏书一万卷,有琴一张,有棋一局,而常置酒一壶,吾老于其间,是为‘六一’。”因号“六一居士”。这位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,被称为“天下翕然而师尊之”的一代文宗,在文学史上留下伟大的功绩,是成功地领导了诗文革新运动。自韩愈和柳宗元在中唐发起了古文运动后,对以骈体文为主要形式浮靡不实的文风给予了沉重打击,但后继力量不足。到了晚唐五代,骈文死灰复燃,到北宋初
发布日期2020.09.21 [第七章] 群星闪耀—人才辈出的庐陵文坛(2)第四章 重教崇文——庐陵的教育和科举文化(作者:李梦星)隋唐以后,赣中地区的经济逐步发展,已达到了和中原地带相似的水平。北方的战乱,驱使各阶层人士南迁落脚在相对平安、自然条件优越的赣江中游,促进了经济的繁荣,文化也相应得到了发展。而教育,是文化之源,不仅对文化起着积累、传递、净化、提升的作用,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庐陵文化的形成和盛衰与教育紧密关联。庐陵文化在宋、明两代奇峰突起,这期间也正是庐陵
发布日期2020.09.17 重教文化—庐陵的教育和科学文化(第四章)第三章 布道传薪——庐陵的佛教、道教文化(作者:李梦星)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的宗教,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,虽然是虚幻的、歪曲的,用哲学观点来说是绝对唯心的,但世世代代仍有无数人相信和崇仰。因为作为有思维能力的人,面对着那么多的自然灾害、疾病痛苦,面对着社会的压力,常常会感到无奈和无助,总希望有无处不在的神灵的保佑,总想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安慰和寄托,于
发布日期2020.09.17 庐陵文化的佛教、道教文化(第三章)第二章 交流融汇——庐陵文化的兼容和开放作者:李梦星封闭导致落后,静止意味着衰亡。世间一切事物的发展与进步,都是通过互相交流、融汇贯通形成的,庐陵文化的繁荣也是如此。随着大庾岭山路的开通和梅岭驿道的拓宽,赣江不仅是一条战略要道,也是一条文化、经济交流的通道。富庶的庐陵地区,便大开山门,广为吸纳来自南北的各种思想、观念,通过改造创新,逐步形成有区域特色的文化。待到赣中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了
发布日期2020.09.17 庐陵文化的兼容和开放(第二章)定制旅游:18979647833
培训拓展:18907962153
会议服务:18907969955
研学旅行:18107961268
组团中心:18107961567